摄影作者:包红丽
点击量:初秋的北大荒,洪河农场第六管理区的林地边生机盎然:沙果泛红、蔬菜丰茂,树林深处的禽舍中鸡鸣鸭叫此起彼伏。这片沃土的“掘金人”,正是六区自营经济带头人张景德。如今已是“全省职工创业标兵”“北大荒创业之星”的他,用二十余年光阴,在168亩林地上走出了一条从贫困到富裕、再到带富乡邻的创业之路。
1997年,张景德带着“穷根”举家来到洪河农场,承包200亩水稻却收入微薄。2002年的一场大雪,更是让他借资种地的希望彻底破灭,全家陷入债务困境。“最难的时候,是农场党委拉了我一把。”张景德始终记得这份恩情——作为重点帮扶的低收入户,他不仅获得了农业贷款支持,还在退耕还林政策东风下,通过农场协调的20万元贷款承包了168亩人工林,这成为他命运转折的起点。
2013年,农场发展自营经济和林下经济的惠民政策落地,张景德的林地终于迎来“用武之地”。他试水生态家禽养殖,管理区党支部和工会全程护航:从引进鸡雏、购买饲料到疫病防疫全程指导,销售时还协调电视台做宣传、跑市场拓渠道。当年8000多只溜达鸡全部售罄,让他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。靠着这份踏实与韧劲,张景德在林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创新养殖模式,将林地划分为4个放养区轮养,实现“肥地、肥禽、丰林”的生态循环。此后,他陆续扩建圈舍、开挖养鱼池、建起酿酒厂房,开办农家乐,形成“酒糟喂鸡、鸡粪喂鱼、鲜鱼供市”的立体发展模式,“德福生态养殖园”声名渐起。
“致富不能忘本,更不能忘了帮过我的人。”在精准扶贫中,张景德主动扛起责任,牵头形成“帮扶党员干部+德福生态园+贫困户”模式。他为25户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、防疫服务和销售渠道,还为5户贫困户代养鸡雏,每户每年分红3200元。在农场帮助下,他注册的“老张头”品牌对接互联网,彩色鸡蛋、特色禽肉、粮食散酒挂靠“北大荒”等优质品牌,远销哈尔滨、北京等地。
2022年,70岁的张景德光荣入党,这份信仰让他的带富之路更有力量。他与六区党支部共建家禽孵化基地,预计带动10余户通过自营经济实现年产值30万元以上,年增区域经济百万余元。如今,他的生态园年出栏家禽1.54万只,产蛋7万余枚,加上白酒、农家乐和肉牛养殖,年产值超120万元,利润达55万元。
“党的政策给了我机会,这片林地给了我希望。”张景德的话语朴实有力。从负债累累的贫困户到带动乡邻的创业带头人,他用实干在北大荒的林地上种出了致富果,更书写了自营经济发展的动人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