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社会民生 > 楷模力量
楷模力量
心系黑土铸党魂
时间:2021年04月06日 11:29  来源: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:admin 点击量:


——记优秀共产党员、原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徐元林

 

    “老徐催我卖稻子那会儿我还埋怨过他,现在让我给他跪地磕仨响头我都乐意。”

“跟徐主任搭班子干活——痛快,有难事他先冲,有好事先可咱们。”

……

       洪河农场七届四次职代会的颁奖台上,场长张维明激动地伸出双臂,紧紧地揽住二区主任徐元林厚重的肩膀,主席台上的人可以清晰地听到张场长吐出的一句话:老徐,辛苦了,感谢你!

台下,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。

       百姓爱戴他,同事佩服他,领导信任他,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年届50的北方汉子有如此的魅力呢?

勇于创新,善谋实干,做职工群众的致富领路人

     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,让穷老百姓跟着穷官一路穷下去也决不是社主义道儿。”徐元林到二区上任的第一天就暗地里较上了劲儿。爱人几次想劝他别再挑这副重担子,却始终张不开口,因为谙熟他的爱人深知,这黑土地就是他的生命,每一条路每一条渠都是他身上的筋骨和血脉,从面对党旗举起右拳的那一刻起,徐元林的生命已深深地溶进了这片热土。

        2001年的早春,徐元林踩着还未化尽的冰茬儿走在田间路上,他琢磨着扩大面积决不是出路,应把着眼点放在加大科技含量和发展多元化农业上。二区有2万多亩低产田,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“鸡肋”,徐元林带着全体班子成员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将2.4万亩低产田全部改造为高产田,让“鸡肋”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,当年为农民增收100万元。2001年二区新增钢骨架大棚140栋,人均收入达7000元,一举由全场贫困作业区跃居为小康队,徐元林也被群众称为勇挑重担的致富领路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俗话说:老天爷的天像孩子的脸,刚刚尝到丰收喜悦的洪河人被2002年一场70年不遇的大灾狠狠地击了一拳。生产会议上,场长张维明的话掷地有声:灾情发生了,我们要努力帮助农户把灾情降到最低点,把风险留给自己。

洪河二区有天下第一大区之称,总控制面积近10万亩,耕地面积大,人员成分杂,在严重的灾情面前做好管理工作无异于小蚂蚁啃大骨头。徐元林拿出20年前开荒创业的劲头,和班子成员分片包点,一户户走一家家访,帮农户出点子找路子。在水稻收购刚开始之际,徐元林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和分析,当机立断通知所有的二区稻农,水稻能出手马上出手。最初有人持观望态度,也有人对徐元林的衷告嗤之以鼻:你咋知道现在就是最高价?但后来直线下跌的水稻价格让不少农户惊叹徐元林最初的决断。农户朱江100多吨稻子每斤多卖1毛钱,多收入2万元,朱江逢人就说:“徐主任跟咱没亲没故却把咱当自家兄弟一样看,外人谁跟咱费这口舌,这钱等于是徐主任给咱的。”据不完全统计,在2002年大灾严重的情况下,因为徐元林的正确指挥使稻农减少了损失,多收入60余万元,二区全额完成农场任务粮指标。同时徐元林还积极倡导发展红小豆、高油、高蛋白大豆、小粒豆等经济作物,使农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,应用日本久保田公司生产的工厂化育秧设备进行育秧,插秧机数量增加了一倍,在旱田种植上,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,采取大垄密、旱田宽窄行、化学除草、航化作业、喷施微肥等10余项新技术,选用优质品种,使产量和品质迅速提高。

        2001年,洪河农场计划实施“五个一”工程,即:“一条鱼,一片林,一头牛,一把米,一条旅游线”,这幅前景壮观的美好蓝图使徐元林信心倍增,截止到2003年春,他带领全体班子成员着手开辟了1500亩造林地,使肉牛存栏达到80头,绒山羊1500只,稻田养鱼面积2420亩,为实现畜牧渔业半壁江山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       率先垂范,勤政爱民,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

        徐元林的肩膀上承载了太多的企盼,足迹中刻下了太多的眷恋,他无怨无悔地走着,绿野尽头那面鲜红的旗帜上,镰刀斧头的光辉让他力量倍增。走在田埂上,他总有一种年青10岁的感觉,走进职工稻农中,他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。

        徐元林有一条不为铭的座右铭:群众看党员,党员看干部,我是党员,就要走得正,行得端。他时刻恪守这一原则,丝毫不动摇。为此,他把作业区的公用食堂承包给个人,作业区领导吃饭要花钱,他带头不坐小车,改骑摩托车,坚持能不花的钱不花,能少花的钱不多花一分,每年为单位节省资金两万余元。在群众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,得到了广大农户们的好评和爱戴。

在党务、政务、财务三公开工作中,徐元林明确指出:党务公开上做到发展新党员提前公示;政务公开上做到各种计划和决策要完全透明;财务公开上做到每季度对车费、餐费、管理费支出情况上墙,管理人员和农户种地往来帐目公开上墙。让职工农户心里亮堂堂,人们都竖起大拇指说:徐主任,没说的!

       插秧期间,他带领班子人员吃住在作业区,早上2点钟就从床上爬起来跑地号,每天的睡眠不足3小时,谁家的秧苗不够了,谁家的肥缺了,他都要亲自过问,然而他自家的事他却顾不过来了。2001年,儿子考大学的三天里,他却坚持在作业区抗洪排涝,事后儿子埋怨他说别人的家长都去了,他多么希望那时能看到自己的父母呀,徐元林只愧疚地对儿子说“爸爸心里不光装着你,我心里还有几万亩土地,几百户百姓呀”。是呀,一心扑到工作上的他哪还顾及到儿子的成长呢。在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过程中,他鼓励稻农应用插秧机,为此他和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地帮助安装调试,常常是一身泥水满脸汗水。水稻种植是一项资金密集型产业,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,徐元林常对农户们说:该投入的千万别心疼,只要你投入到位,这土地爷一定会加倍偿还的。钱实在不够,我替你想办法

       职工韩祥志多年亏损,家中生活不富裕,又供养着一名大学生。插秧时节,眼看着170亩水田白汪汪地等着雇人,可韩祥志却怎么也凑不齐钱,徐元林知道后,从自家积蓄中一次拿出3万元交到韩祥志手中,说:这些钱可你用,不要利息,你啥时富了啥时还。韩祥志接过钱感动的泪花涌出眼眶,有了这笔钱,韩祥志的水田全部插在了高产期,而且全年的生产资金都有了保障。像这样的事很多,徐元林帮助农户不计报酬。不计得失,在二区被传为佳话,仅去年一年,他以个人名义为农户筹集生产资金就达60万元.被农户亲切地称为“咱家人”。真真切切地体现了作为“最广大人民利益忠实代表者”的无私风范。

       徐元林认真听取职工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,对有利于作业区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,近2年已采纳落实了12项合理化建议,使职工群众拍手称快,一位在作业区工作多年的老职工逢人就说:过去二区井水水质差,这回投4000元打了一口深水井,水质变好了,徐主任可真为俺们办实事呀!

       现在,二区干部职工心往一处聚,劲往一处使,群众富了,环境变了,民心齐了,二区的各项工作也走到农场前列,二区连续两年在全场第一个完成插秧任务,机务评比第一名。改变了连续3年完不成农场清欠任务粮指标的历史,清欠额162万元,实现畜牧业产值63万元,均超历史最好水平。二区被评为农场先进单位,徐元林个人也连续多年被农场和分局授予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。但徐元林却认为: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,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口碑,群众的满意是他最大的心愿。

又是三江草长莺飞时。如今的洪河二区土地肥沃,区强民富,每一块土地都在告慰他的在天之灵。

愿逝者安息,生者如斯!

image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