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九月,稻浪飘香。9月9日,在洪河农场第六管理区3-1号水稻种植地块,大型割晒机、运粮车往来穿梭,金黄的稻穗在机械轰鸣中应声倒伏,勾勒出一幅繁忙有序的秋收画卷。为抢抓水稻黄金割晒期,洪河农场以“早筹备、强服务、提效率”为抓手,全面启动水稻割晒作业,通过科学调度、技术护航,助力种植户降本增效,确保丰产粮食颗粒归仓。
上午8时,3-1号地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管理区技术人员穿梭在稻田中,实时分析土壤湿度与稻谷含水量。“当前水稻籽粒饱满、湿度适宜,正是割晒的最佳时机。”第六管理区工作人员介绍,“我们提前一周组织技术人员对地块进行‘地毯式’踏查,根据水稻成熟度划分割晒顺序,并调配机械集中作业,确保每块地都能在最适期内完成割晒。”
现场,割晒机所过之处,一垄垄水稻整齐倒伏,形成宽约1.8米的通风带。“与传统直收相比,割晒能让稻谷在田间自然晾晒3-5天,可降低含水量,还能避免直收时因稻谷过湿导致的霉变风险。”农业科技术员王伟蹲在割晒后的稻铺旁,抓起一把稻穗向记者展示,“你看,割晒后的稻谷色泽金黄、籽粒完整,后续脱粒时碎米率能降低,能卖个好价钱。”
据了解,通过“割晒 + 拾禾”分段收获模式,割晒作业能有效缓解秋收期间机械紧张的压力。种植户可错峰使用直收机械,避免因集中作业导致延误。此外,这一模式还能降低后期遭遇雨雪天气带来的风险,防止出现收割费用增加、粮食减产的情况。而且,割晒还可以为明年生产准备留出更多时间。“我们成立了9支技术服务队,全程跟踪指导割晒、拾禾、脱粒环节,确保每一粒稻谷都能实现效益最大化。”洪河农业发展部部长陈宏民表示。洪河农场今年种植水稻60余万亩。为应对秋季可能出现的低温多雨天气,农场提前制定《洪河农场有限公司2025年秋收及明年生产准备工作方案》,通过“管理区包片、技术人员包户”的方式,将割晒任务细化到地块、责任落实到人头。
“割晒不仅是秋收方式的转变,更可以让粮食提前变现,减少粮食保管费用,是藏粮于技、降本增效的关键一招。”农场副总经理李岩表示,“下一步,我们将通过分段收获与直接收获相结合,全面缩短水稻收获期,守好‘中国饭碗’,让种植户的‘钱袋子’更鼓、底气更足!”(杜宇华 汤华)